9月26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上海开放大学联合承办的2025年度上海市社区教育教学竞赛决赛在上海开放大学国际会议中心落下帷幕。普陀区社区学院选派的王嘉卉、韩利忠、刘娜三位教师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创新的教学设计与深厚的育人情怀脱颖而出,分别斩获专职教师组二等奖与兼职教师组三等奖,充分展现了普陀区社区教育的优质教学水平与过硬师资力量。
本次竞赛聚焦社区教育教学实践创新,紧扣学员核心学习需求,要求参赛课程兼具知识性、技能性与情感性,是对上海社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年度集中检阅。三位教师精准把握老年学员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打造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案,在决赛现场呈现了三堂高质量教学展示课。
王嘉卉老师的古典舞《杏花微雨—双晃手组合》片段教学,以江南水乡“婉约含蓄”美学为核心,实现舞蹈技巧与文化意境的深度融合。教学中,她采用“口传身授+分解教学”模式,将复杂的双晃手动作拆解为立圆、平圆、八字圆轨迹训练,配合“手带肘、肘引肩,腰随气走慢如烟”的动作口诀帮助学员精准掌握要领,并运用AI技术立体诊断动作的关键点。同时,兼顾老年人体质特点调整动作标准,并以“闻花—戏雨—惜春”情感线串联教学全程,让学员在肢体律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其细腻设计与课堂把控力获评委高度认可,最终摘得二等奖。
韩利忠老师带来的《生活花艺——茶席插花〈杯中的兰花雅韵〉》课程,创新融合传统花艺与茶文化。课堂以兰花古画、诗词导入,带领学员认识春兰叶、千代兰特性及品茗杯花器用法,通过“七枝春兰叶营造层次、一枝千代兰点睛”的极简设计,引导学员独立完成茶席插花作品。课程既培养动手与审美能力,更深化对“国兰”精神的理解,彰显生活美学教育的独特价值。
刘娜老师的长笛《我和我的祖国》合奏教学以“老歌新版”为突破,将经典红歌改编为合奏曲目。针对老年学员特点,她通过分句练习、难点攻克、分组吹奏等方式帮助掌握复合节拍交替等技巧,更引入AI辅助教学与智能陪练软件提升学习效率。课程既达成演奏目标,更以红歌旋律激发爱国情怀,传递积极向上精神力量。
为助力教师在竞赛中展现最佳水平,普陀区社区学院组建由学院领导、资深教师构成的指导团队,开展多轮集中磨课。团队从课程逻辑、教学细节、互动设计等维度精准把脉,针对王嘉卉老师舞蹈教学的情感融入、韩利忠老师花艺课程的文化延伸、刘娜老师长笛教学的AI适配等问题反复研讨优化。同时模拟竞赛场景组织试讲,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与应变方案,全方位的专业支持为教师现场教学筑牢根基,充分彰显学院扎实的教研服务能力和对教学竞赛的高度重视。
此次获奖既是教师个人能力的彰显,更是普陀区社区学院长期重视师资培养、推动社区教育创新发展的缩影。未来,普陀区社区教育将持续聚焦课标、课堂、课程和科研,推进“情景法、启发式、实践性、数智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持续丰富的教育供给服务,为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生态注入动力,助力区域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